
清朝时期,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不是广东,也不是福建,而是吉林。可惜在1860年,沙俄通过《中俄北京条约》速配资,强行夺走了吉林东部所有沿海地区,还包括黑龙江北部大片土地,总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。
当时的清朝还没开始洋务运动,对海洋的重要性毫无概念。而沙俄早在1700年前后就意识到必须走向海洋,比中国整整早了160多年。原因很简单,沙俄靠近西欧,看着葡萄牙、西班牙、英国、荷兰、法国这些国家依靠海上贸易和殖民大发横财,自然也想效仿。可他们是内陆国家,要想富,先修路,必须拿到出海口,才能真正发展海洋经济。
其实早在17世纪,沙俄就已经闯入远东。那时他们技术落后,方向感也差,只在鄂霍次克海一带乱转,甚至跑到寒冷的堪察加半岛,结果被冻得像木头一样,压根没想着往南走。直到明末清初,他们才逐渐南下,在伊尔库茨克、尼布楚、雅克萨等地建城,结果与清朝领土发生冲突,爆发战争。最终沙俄被打败,撤出雅克萨,并在1689年签订了《尼布楚条约》。
展开剩余73%但一百多年后速配资,沙俄看清朝国力衰落,又卷土重来。这次他们的野心更大,由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主导,先通过《瑷珲条约》蚕食黑龙江流域。这个条约就像后来的“麦克马洪线”一样,都是地方官私下签的,根本没有法律效力。但最终在1860年,《中俄北京条约》生效,外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被正式划给沙俄。海参崴、库页岛、伯力、海兰泡等地名,从此成了历史上的伤口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地图至今仍使用汉语名称来标注这些地方,原因不言自明。
在这些失去的土地中,伯力和海参崴尤为重要。伯力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界处,如今已是俄罗斯远东战略中心,对岸就是中国。而海参崴则成了沙俄的太平洋舰队驻地,相当于一颗定海神针,把俄罗斯势力牢牢钉在远东。不过,这里并非理想的不冻港,每年有四个多月结冰,冬天海军和贸易都受限制。为此,沙俄一直想着往更南迁移。
机会出现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。日本夺取辽东半岛,沙俄立刻坐不住了:辽东可是它觊觎已久的战略要地。于是沙俄假意帮清朝向日本索回辽东,但条件是清朝支付三千万两白银的“赎金”。清朝感激涕零,可沙俄很快露出獠牙,在东北烧杀抢掠,甚至能把一个县城夷为平地。至于当年沈阳故宫里的宝物,如今多半在克宫里沉睡,和被英国抢走的文物一样,都是中国的国宝。
沙俄在东北称霸五年,直到1905年日俄战争惨败,才退出东北争霸,退守海参崴,而旅顺则落入日本手中。之后的几十年,俄国和日本并未再在东北大规模交战。1935年,苏联甚至把中东铁路卖给日本,等于彻底退出东北。
直到二战末期,英美希望苏联出兵亚洲战场,斯大林才提出条件:包括涉及中国的部分权益。1945年8月8日,苏联对日宣战,短短七天日本投降,苏军一路攻入东北,并控制了旅顺。直到1955年,中国才从苏联手中收回旅顺港。
然而,普京在演讲中,却把旅顺称作“亚瑟港”(阿尔图尔港)。原来早在1860年,英国海军入侵旅顺时,指挥官正是名叫阿尔图尔的上尉,于是英国人就给旅顺取了这个名字。俄国人至今仍习惯这样叫,仿佛更认可列强强加的称呼。
普京还提到1904年俄军在旅顺与日军血战的“英勇事迹”,却只字不提他们为何会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。相比之下,中国反而很少翻旧账,因为我们根本不承认那些不平等条约。但讽刺的是,俄罗斯和其他列强却时常提醒我们这些历史,让人不得不面对。
历史的伤痕未必能愈合速配资,但每一次被人提起,都是提醒:我们不能忘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