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日荣耀配资,随着气温渐凉,肇庆市高要区万亩罗氏沼虾养殖塘陆续铺上了保温膜,搭建起了越冬虾棚。清晨五点,莲塘镇的虾塘,工人们齐心协力展开巨幅薄膜给虾塘“盖被子”,为罗氏沼虾安全过冬筑起温暖屏障。
这忙碌场景的背后,是高要作为“中国罗氏沼虾之乡”深厚的产业积淀,更藏着其保持虾品质优良的生态养殖秘诀。

高要罗氏沼虾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,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,如今已实现面积13万亩,产量5.2万吨,产值超50亿元,产量及综合产值分别占全省70%、全国50%以上,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规模。
不仅如此,“高桂虾” 相比普通罗氏沼虾优势明显——它不仅个头更大、体重更重,出肉率也更高。一口咬下,满口是肉,轻松实现大快朵颐的满足感。
为什么高要的罗氏沼虾肉质紧实、色泽鲜亮、风味出众?答案,藏在一种看似普通的水草——“茜草”之中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高要罗氏沼虾养殖的“水下森林”,揭开好虾的品质密码。

▲ 巴掌大的“高桂虾”,肉感十足。邓达荣 摄
茜草:罗氏沼虾养殖的“生态工程师”
在高要,虾农中流传着这样一句秘诀:“养虾先养水,养水先养藻”。这里的“藻”,并非浮游藻类,而是学名为轮叶黑藻的“茜草”,它被誉为罗氏沼虾养殖的“生态工程师”。
荣耀配资
▲ 高要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茜草。
每年3到4月,农户会对罗氏沼虾养殖池塘进行清淤、晒塘、消毒,随后种植茜草,待茜草生长良好后,再加水投放虾苗。
茜草的作用可不小。它能吸收水中的氨氮、亚硝酸盐,降低水中氮、磷含量,有效净化水体,改善养殖环境,从而提高虾苗成活率。同时,它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,增加水中溶解氧,稳定酸碱度和其他理化因子,为虾苗营造一个清洁、富氧的“活水家园”。
茜草:罗氏沼虾的 “安全庇护所”
罗氏沼虾具有地盘观念强烈、喜欢栖息于水中遮盖物中的特点,它们在脱壳时较为脆弱,容易受到同类的互残和攻击。
而茜草具有分枝多的特点,这为罗氏沼虾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,成为它们的“保护地”。刚蜕壳的软壳虾能躲进茜草深处,避开天敌和同类的侵害,顺利完成生长的关键环节。
“茜草”根系固定底泥,降低水体浑浊度,避免底质有机物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毒素。随着水质改善、溶解氧升高,罗氏沼虾的摄食量增加,生长速度也会更快。
此外,茜草的茎叶还为具有底栖、攀附习性的罗氏沼虾提供了充足的攀爬附着点,减少了它们在池底的活动能耗,让虾能更舒适地生长。
茜草:天然的 “营养补给站”
茜草不仅是 “环境卫士”,更是罗氏沼虾的 “天然饵料库”。轮叶黑藻本身是优质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来源,虾会主动啃食茜草的嫩叶和根部,补充配合饲料中缺乏的营养,促进肠道蠕动和营养均衡。

▲“高桂虾”体色鲜亮、肉质紧致、口感鲜甜、富有弹性。邓达荣 摄
同时,茜草庞大的表面积会附着硅藻、原生动物等形成 “生物膜”,其丛生结构也为轮虫、枝角类等小型水生动物提供了滋生环境。这些天然活饵是幼虾的绝佳食物,让虾生长更快、免疫力更强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茜草营造的优良环境能促进虾合成更多虾青素 —— 这种最强天然抗氧化剂,不仅让虾色泽鲜亮,更提升了虾的存活率、抗逆性和营养价值。

▲ 高要区白土镇万亩虾塘。翟显华 摄
从水质调控到安全庇护,再到营养补给,茜草养殖模式如同一根无形的线,贯穿了罗氏沼虾生长的全过程。近年来,高要以绿色生态养殖作为切入点,打造罗氏沼虾现代高效养殖体系,实现13万亩罗氏沼虾集聚发展。
此外,高要区还制定“高桂虾”养殖技术规范,涵盖种苗、病害防治、捕捞运输、养殖加工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等16项标准,实现从塘头到餐桌全程透明、安全可追溯的品质保证。高要高桂虾,既撑起了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,也让食客们品尝到绿色健康、风味绝佳的美味。
这个冬天,当薄膜覆盖虾塘,茜草仍在水中静默生长,继续守护着每一尾罗氏沼虾,从塘间到餐桌,从产量到品质,成就“中国罗氏沼虾之乡”的金字招牌。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